MySQL 45 讲学习笔记 ☞ 02 日志系统 @ FnEsc | 2021-07-09T16:41:24+08:00 | 5 分钟阅读

极客时间 MySQL 实战 45 讲基础架构篇笔记——02丨日志系统:一条SQL更新语句是如何执行的?

当用户需要执行一条更新语句的时候,MySQL 的过程是怎样的呢?

mysql> create table T(ID int primary key, c int); -- 假设有记录为 id=2, c=0
mysql> update T set c=c+1 where ID=2;

与查询流程相同的是,先是连接器连接数据库。 接下来,分析器会通过词法和语法解析知道这是一条更新语句。 优化器决定要使用 ID 这个索引。 然后,执行器负责具体执行,找到这一行,然后更新。

与查询流程不一样的是,更新流程还涉及两个重要的日志模块,它们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:

  • redo log(重做日志)
  • binlog(归档日志)

redo log(重做日志)

在 MySQL 里,如果每一次的更新操作都需要写进磁盘,然后磁盘也要找到对应的那条记录,然后再更新,整个过程 IO 成本、查找成本都很高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MySQL 的设计者就用了类似孔乙己的白板思路来提升更新效率。

《孔乙己》这篇文章,酒店掌柜有一个粉板(更新数据的“缓存”),专门用来记录客人的赊账记录。如果赊账的人不多,那么他可以把顾客名和账目写在板上。但如果赊账的人多了,粉板总会有记不下的时候,这个时候掌柜一定还有一个专门记录赊账的账本(数据磁盘)。

这就是 MySQL 里经常说到的 WAL 技术,WAL 的全称是 Write-Ahead Logging,它的关键点就是先写日志,再写磁盘,也就是先写粉板,等不忙的时候再写账本。

具体来说,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,InnoDB 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 redo log(粉板)里面,并更新内存,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。同时,InnoDB 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,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,而这个更新往往是在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做,这就像打烊以后掌柜做的事。

粉板的大小是固定的,与此类似,InnoDB 的 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,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,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,那么这块“粉板”总共就可以记录 4GB 的操作。从头开始写,写到末尾就又回到开头循环写,如下面这个图所示:

redo log 读/执行循环示意图

write pos 是当前记录的位置,一边写一边后移,写到第 3 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 0 号文件开头。checkpoint 是当前要擦除的位置,也是往后推移并且循环的,擦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。

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之间的是“粉板”上还空着的部分,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。如果 write pos 追上 checkpoint,表示“粉板”满了,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,得停下来先擦掉一些记录,把 checkpoint 推进一下。

有了 redo log,InnoDB 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(断电等)重启,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,这个能力称为crash-safe。

要理解 crash-safe 这个概念,可以想想我们前面赊账记录的例子。只要赊账记录记在了粉板上或写在了账本上,之后即使掌柜忘记了,比如突然停业几天,恢复生意后依然可以通过账本和粉板上的数据明确赊账账目。

重要的日志模块:binlog

上面提及的粉板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(引擎层)特有的日志,而 Server 层也有自己的日志,称为 binlog(归档日志)。

因为最开始 MySQL 里并没有 InnoDB 引擎。MySQL 自带的引擎是 MyISAM,但是 MyISAM 没有 crash-safe 的能力,binlog 日志只能用于归档。而 InnoDB 是另一个公司以插件形式引入 MySQL 的,既然只依靠 binlog 是没有 crash-safe 能力的,所以 InnoDB 使用另外一套日志系统——也就是 redo log 来实现 crash-safe 能力。

这两种日志有以下三点不同。

  1.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特有的;binlog 是 MySQL 的 Server 层实现的,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。
  2. redo log 是物理日志,记录的是“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”;binlog 是逻辑日志,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,比如“给 ID=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 1 ”。
  3. redo log 是循环写的,空间固定会用完;binlog 是可以追加写入的。“追加写”是指 binlog 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,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。

两个日志配合工作

有了对这两个日志的概念性理解,我们再来看执行器和 InnoDB 引擎在执行这个简单的 update 语句时的内部流程。

  1.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 ID=2 这一行。ID 是主键,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。如果 ID=2 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,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;否则,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,然后再返回。
  2.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,把这个值加上 1,比如原来是 N,现在就是 N+1,得到新的一行数据,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。
  3.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,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 redo log 里面,此时 redo log 处于 prepare 状态。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,随时可以提交事务。
  4.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,并把 binlog 写入磁盘。
  5.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,引擎把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提交(commit)状态,更新完成。

两个日志配置工作

浅色框表示是在 InnoDB 内部执行的,深色框表示是在执行器中执行的。

两阶段提交

两阶段提交是指:将 redo log 的写入拆成了两个步骤:prepare 和 commit。

目的:为了让两份日志之间的逻辑一致。

数据库恢复

有了两阶段提交的 crash-safe 能力,恢复就比较简单了:

  1. 最近的一次全量备份,恢复到临时库。
  2. 从备份的时间点开始,将备份的 binlog 依次取出来,重放到所需误操作之前的时刻。

日志两阶段的必要性

  1. 先写 redo log 后写 binlog ?

假设在 redo log 写完,binlog 还没有写完的时候,MySQL 进程异常重启。由于我们前面说过的,redo log 写完之后,系统即使崩溃,仍然能够把数据恢复回来,所以恢复后这一行 c 的值是 1。 但是由于 binlog 没写完就 crash 了,这时候 binlog 里面就没有记录这个语句。 如果需要用这个 binlog 来恢复临时库的话,由于这个语句的 binlog 丢失,这个临时库就会少了这一次更新,恢复出来的这一行 c 的值就是 0,与原库的值不同。

  1. 先写 binlog 后写 redo log ?

如果在 binlog 写完之后 crash,由于 redo log 还没写,崩溃恢复以后这个事务无效,所以这一行 c 的值是 0。但是 binlog 里面已经记录了“把 c 从 0 改成 1”这个日志。所以,在之后用 binlog 来恢复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事务出来,恢复出来的这一行 c 的值就是 1,与原库的值不同。

© 2021 FnEsc Hugo Site

Powered by Hugo with theme Dream.

avatar

FnEsc 的博客一边担心未来,一边浪费现在。

关于我

FnEsc 的 💜 博客

自从 2021.07 开始搭建该 hugo 博客,作为记录一些生活/技术上的小笔记

2020届应届生,毕业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

目前职业是 全栈开发程序🐶 打杂工具人

作为传统行业外企电商的 965,使我并没有很勤奋卷

不想那么相关工作为 SAP Fiori 应用开发和维护。

目前主要的技术栈是:

  • Python Web 端架构
  • Django / Odoo 开发

接下来可能想学习的方向是:

  • Python 进阶(流畅的 python)
  • MySQL 知识巩固(MySQL 实战 45 讲)
  • Go 开始学习(Go 语言核心 36 讲)
  • 其他架构/算法尝试学习
社交链接